隨著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機構調研熱情高漲。Wind數據顯示,8月份以來,北交所有68家上市公司累計公告77次調研記錄,券商、基金、私募公司、創投公司等是調研主力。
北京利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交所機構調研熱度攀升的主要原因是近期A股市場整體行情較好,吸引著不同類型投資者積極參與。同時,北交所上市公司于8月底完成半年報披露,投資者通過調研了解持倉和潛在標的的經營情況、增長動因以及未來發展計劃等,進而作出投資決策。
“所有調研記錄中,機構來訪占比程度較高,說明北交所市場專業化、機構化特征明顯,北交所正成為機構投資者重要配置方向。”常春林說。
整體來看,消費、高端制造等領域企業受到調研機構的青睞。例如,太湖雪在此期間獲得了3次調研。40余家機構對公司展開調研,重點關注國補政策對公司銷售的推動情況,公司線上渠道戰略調整成效以及海外業務市場等。
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交所深化改革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市場定位日益清晰,吸引了更多機構投資者的關注。隨著上市企業數量和質量雙提升,市場集聚了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優質中小企業,為機構調研提供了豐富的標的資源。
在機構調研中,相關公司二季度業績情況、未來盈利增長點、行業發展空間等情況備受關注。
例如,星辰科技伺服系統聚焦航空航天、新能源、工業控制三大核心賽道,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28.42%,利潤水平為上市以來最高。對此,星辰科技表示,2025年半年度業績顯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新能源與軍工兩項業務,以及運營效率的優化。當前的業績增長是建立在主營業務穩健擴張和核心技術優勢不斷鞏固的基礎之上,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公司有信心未來經營狀況會持續向好。
在劉祥東看來,半年報披露后,機構需要通過實地調研甄別真正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特別是那些在細分領域具備競爭優勢、盈利模式清晰、未來增長確定性高的龍頭企業。
此外,納科諾爾、同惠電子、科隆新材等公司均迎來超過60家機構調研,華密新材、同力股份、基康技術等企業則被超50家機構調研。
“北交所政策利好預期強化,機構投資者需提前布局、深入調研以把握政策紅利帶來的投資機遇。”劉祥東說。
常春林表示,從今年半年報的情況來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營收增長強勁,凈利潤率增長較高,體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和活力。報告期內,業績拔得頭籌的企業多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裝備制造等賽道,印證了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特色。
“隨著北交所上市公司不斷成長,以及更多優質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北交所投資價值將更加凸顯。”常春林表示,未來,北交所個股分化態勢或明顯。其中,擁有技術壁壘、核心業績表現優異且增長動能強勁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