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推進,海外市場已成為中資券商拓展業務版圖、謀求業績增量的必爭之地。
2025年上半年,中資券商不斷提升跨境一體化聯動水平、優化跨境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在國際業務方面取得了較為出色的成績。Wind資訊數據顯示,在有可比數據的15家A股上市券商中,有12家在上半年實現境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
國際業務
成重要業績增長極
上半年,在國際業務收入方面,綜合實力雄厚的頭部券商保持著較為領先的行業地位。例如,中金公司實現境外業務收入40.24億元,同比增長75.66%。與頭部券商相比,中小券商國際業務雖然起步較晚,業務體量也較小,但不乏業績快速增長的“黑馬”,如國元證券,上半年實現國際業務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65.05%。
國際子公司是中資券商開展國際業務的重要載體。上半年,多家頭部券商的國際子公司交出了亮眼“成績單”。例如,中信證券國際實現營業收入14.92億美元,同比增長52.8%,實現凈利潤3.87億美元,同比增長65.85%;華泰國際實現凈利潤11.45億港元,同比增長25.55%;國泰君安國際實現營業收入28.25億港元,同比增長30%,實現凈利潤5.5億港元,同比增長182.05%。
在中信證券金融產業首席分析師田良看來,在經營效率層面,境外市場為中資券商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部分券商海外子公司上半年實現年化ROE(凈資產收益率)超20%,對公司整體ROE形成有力支撐;業務層面,中資券商憑借對中國優質資產的深刻理解和本土資源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向海外市場
延伸服務網絡
為把握國際市場機遇,中資券商正加速海外布局,不斷向海外市場延伸服務網絡,持續增強自身國際競爭力。今年以來,多家中資券商積極推進設立國際子公司相關工作,以提升其國際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客戶跨境業務需求。
8月27日,第一創業披露,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擬出資不超過5億元港幣設立全資子公司作為控股公司,名稱暫定為“第一創業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并由控股公司在中國香港設立持牌全資子公司,從事受中國香港證監會規管的第1號(證券交易)、第4號(就證券提供意見)、第6號(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第9號(提供資產管理)牌照業務活動。
6月12日,西部證券發布公告稱,為推進國際業務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跨境投融資需求,公司擬出資等值10億元人民幣設立全資香港子公司,從事監管機構允許開展的相關業務,子公司名稱暫定為“西部證券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此外,在國際業務發展方面,多家券商也披露了下一階段的核心策略。中信證券表示,為把握業務機遇,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境內外一體化管理,圍繞“多產品、多渠道、多場景”策略加速推動海外業務發展,逐步擴大業務版圖;華泰證券表示,將持續完善跨境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助力更多優秀中資企業加快國際化布局,并依托華泰證券(美國)和新加坡子公司拓寬公司對全球機構投資者的覆蓋面。
“創新業務與細分業務領域有望成為中資券商在拓展海外市場時的重要突破口。”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研究總監劉有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具體來看,綠色金融業務符合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趨勢,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則催生了旺盛的數字資產交易需求,相關領域均有望為券商帶來豐富的業務機遇。同時,在區域市場方面,近年來,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金融需求快速增長,對于中資券商而言具有可觀的業務開展潛力。此外,針對高凈值客戶的跨境資產配置需求,中資券商可提供定制化財富管理服務,以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