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
謠言 重慶摩托車也可上高速?
真相:近日,重慶市大足區網民楊某在互聯網平臺發布信息稱“重慶摩托車也可以上高速路了”,引發關注。經交管部門核實,根據《重慶市公路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范圍內,禁止非機動車、摩托車、拖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鐵輪車、履帶車和可能損害路面的機具行駛。網傳信息系謠言。目前,大足警方已對造謠網民楊某依法予以查處。(來源:“重慶辟謠”微信公眾號)
誤區 秋后不能吃西瓜,會鬧肚子?
真相:此說法毫無科學道理。對于健康人群來說,西瓜作為一種無害的水果,什么季節吃、什么時候吃都是可以的。
之所以普遍存在“秋后不食瓜”的說法,主要是在西瓜培育技術不發達的年代,臨近秋天氣溫變低,雨水增多,光照變弱,西瓜的口感會變差。這里說的不食是“不好吃”,并不是“不能吃”。隨著種植技術的發展,西瓜不但實現了全年種植,還在這個基礎上保證口感,就算是冬天,想吃瓜也是能吃上的。
生活中有人秋天吃瓜會拉肚子,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是儲存方式有問題。切開的西瓜,吃不完長時間放著,很容易被細菌污染。如果有致病菌,就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夏秋更替之際,氣溫起伏較大,人的腸胃狀態不穩定,抵抗力隨之下降,這時候吃了細菌超標的瓜,中招率也就更高。
二是果糖不耐受。西瓜本身含有大量果糖,如果果糖不耐受的人群在短時間內進食大量西瓜,胃里稀薄的轉運蛋白來不及運走過多的果糖,就會導致果糖進入大腸并發酵,引發腸胃反應。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人果糖不耐癥并不嚴重,夏天吃點西瓜沒事,而秋天氣溫不穩定,腸胃虛弱,此時進食西瓜易引發腸胃反應。
三是腸易激綜合征。這是一種很復雜的胃腸道反應,其跟人的情緒、壓力,外界氣溫和腸道內菌群變化都有一定的關系。秋天室內外溫度變化大且復雜,還是情緒問題的高發期,這時候腸易激人群脆弱的胃腸道再受一點冰西瓜或者超量果糖的刺激,就很容易“一瀉千里”。
四是跟其他食物混食。秋天,各類河鮮海鮮被頻繁端上餐桌。魚蝦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儲存不善,食用不當本身就會引起一些人群的中毒或過敏反應。另外,一些食物過咸或過辣的烹飪方式也會加重腸胃負擔,而西瓜的水分和糖分都很高,如果吃了這些再吃西瓜,很容易讓腸胃“過載”,進而引發腹瀉。(來源:“科學辟謠”微信公眾號)
通報 “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公開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詳情:近期,國家網信辦聚焦破壞營商網絡環境突出問題,持續深入開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督促網站平臺強化涉企信息內容管理,依法依約處置一批涉企違法違規賬號。現將第二批典型案例通報如下:
1.“通信圈”等賬號脅迫企業進行“商業合作”,謀取非法利益。
2.“國際投行研究報告”等賬號歪曲解讀涉企公開信息,詆毀企業形象聲譽。
3.“固收嘚啵李”等賬號捏造不實信息,惡意詆毀金融機構聲譽。
4.“大嘴博士”等賬號發布炒作測評信息,影響市場競爭秩序。
上述賬號多次針對同領域競爭對手產品發布炒作沒有法律效力的測評信息,誤導消費者,干擾正常市場秩序。涉及的賬號已被依法依約采取禁言措施。(來源:“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
詳情:
“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公開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關注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部署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
詳情:為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切實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部署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3個月的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問題主要包括:
一是非法牟利問題。(1)通過制作虛假圖片、視頻,捏造故事,炒作和散布涉車企負面話題,惡意解讀汽車企業銷量波動,攻擊汽車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等,賺取網絡流量,獲取商業利益。(2)利用自身話語權和影響力,以“新聞監督”“輿論監督”“科普”等名義,通過以商養測、以測養商、開展商測結合的虛假或不規范測評等方式,獲取商業利益,甚至要挾汽車企業提供“保護費”。通過在汽車產品上市發布和汽車企業融資等重要節點,發布涉企虛假不實信息或負面信息,或在評論區帶節奏等,脅迫企業開展商務合作。(3)利用主板機、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制造新型“網絡水軍”,產出虛假內容,制造虛假熱度和趨勢,規避平臺監測,謀取非法利益。
二是夸大和虛假宣傳問題。(1)對汽車、動力電池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2)汽車企業操縱機構或評測類賬號等搞虛假或不規范測評。引用、捏造虛假數據,選擇性披露銷售數據,巧立名目發布銷量排行等各種榜單。(3)借助展會、論壇等行業活動及網絡營銷宣傳活動,制造、炒作話題,造成行業及社會不良影響。
三是惡意詆毀攻擊問題。(1)以遏制、打壓競爭對手為目的,詆毀攻擊汽車企業或者汽車產品,抹黑企業聲譽或者商品聲譽,對企業進行惡意投訴。(2)組織、操縱網絡水軍、“黑公關”“黑嘴”及“飯圈”粉絲,聯動發布涉汽車企業及企業家的虛假、負面信息,煽動網民情緒,打“口水戰”,惡意抹黑競爭對手。(3)汽車企業高管利用自身影響力在網上“拉踩”引戰。(來源:“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
詳情: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部署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統籌:屈紹輝
策劃:董曉
文字:霍晶瑩
設計:肖麗麗 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