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香港證監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的一項聯合調查結果顯示,2024年香港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的銷售及市場參與度皆創下歷史新高。此次調查共涉及2368家持牌法團及109家注冊機構,超過99%的公司回復了調查問卷。
調查顯示,2024年所有主要投資產品種類均錄得顯著的銷售增長,總交易額高達60730億港元。受訪公司普遍發現投資者情緒較一年前高漲,積極追求符合其風險偏好及投資目標的產品。
股票掛鉤產品最為暢銷
數據顯示,2024年香港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的總交易額同比飆升40%,至破紀錄的60730億港元。其中集體投資計劃、結構性產品及債務證券的銷售分別同比激增9660億港元(76%)、5870億港元(30%)及2130億港元(29%)。
在強勁的市場動力下,期內股票掛鉤產品仍是最暢銷的結構性產品種類,其銷售達17290億港元,同比增長43%。其占2024年銷售的全部結構性產品的67%,高于2023年的61%。在大型公司呈報的前五大產品中,相關股票以科技(42%)、汽車(23%)及互聯網(22%)行業為主。
一些大型公司表示,港股市場對內地的政策措施持樂觀態度,以及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憂慮減輕等有利因素,刺激了投資者對潛在回報較高的產品(如股票掛鉤結構性產品)的需求。
但與此同時,在世界各地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地區沖突,美國新政府選舉后不明確的政策,以及對市場調整的憂慮下,集體投資計劃及債務證券對投資者仍有吸引力。一些大型公司指出,由于貨幣市場基金及主權債券被認為風險較低,且在當前高息環境下提供可觀回報,故對投資者亦有吸引力。
或許正因如此,2024年,香港貨幣市場基金占大型公司呈報的前五大集體投資計劃總交易額的比例,由2023年的76%升至80%。主權債券亦占2024年所售債務證券總交易額的49%,相比2023年增加5個百分點。
網上銷售渠道繼續擴張
此次調查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變化:2024年,共有104家公司擁有網上銷售渠道,其網上銷售占所有受訪公司呈報的總交易額的17%。而在2020年,僅有58家公司表示采用了網上銷售,網上銷售交易金額僅2860億港元,僅占總交易額的5%。
其中,集體投資計劃仍然是網上平臺上銷售最多的產品種類,占網上銷售總額的77%,其次是占21%的債務證券。
在所有集體投資計劃的投資者中,透過網上平臺進行交易的投資者占78%,較2023年的74%有所增加。網上銷售占集體投資計劃總銷售額的比例,亦由2023年的29%上升至2024年的34%。
從業者超過1.9萬人
交易火熱亦帶動行業升溫,2024年從事投資產品銷售的公司數目上升9%至414家的新高。其中,大型公司(報告期內,總交易額不低于10億港元的持牌法團及不低于300億港元注冊機構)數目上升12%至101家。
約70%的受訪公司表示,在2024年的交易額實現同比增長。46%的受訪公司更是錄得一倍以上的同比增幅。
一些大型公司擴大向客戶提供的產品范圍,以迎合更廣泛的投資者偏好及風險承受程度;而另一些大型公司則因應有更多客戶透過流動裝置進行投資,提升了其流動應用程序的界面和功能,以加強客戶體驗。
2024年,負責分銷投資產品的人員也增加4%至超過19000名。而完成至少一項交易的客戶則增加28%至超過120萬名,數目均創下歷史新高。
排版:汪云鵬
校對:王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