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進入下半年以來,多個重點城市的土地市場依舊維持熱度。
9月4日,上海2025年七批次土拍收官,共涉及5宗地塊,總出讓面積13.99萬平方米,最終3宗地塊溢價成交,2宗地塊底價成交,總成交金額111.16億元。其中,楊浦區地塊競爭尤為激烈,最終由中鐵置業聯合體競得。
作為房地產市場的關鍵上游,土地市場的供應規模、成交價格以及政策調控走向均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中指研究院上海數據總經理張文靜表示,上海正加快優質土地供應,尤其側重重點發展板塊,預計土拍熱度將逐步傳導至區域新房價格,上海房地產市場將有望保持穩定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縮量提質”正成為全國土地市場的整體趨勢。克而瑞的報告指出,面對行業庫存壓力,地方政府供地策略呈現兩大特征:一是總量持續收縮;二是結構優化加速。核心城市通過降低容積率、聚焦優質地塊實現“縮量提質”。
以深圳為例,今年以來,深圳推出多宗“迷你地塊”,相關宅地吸引不少房企角逐,并出現高于預期的溢價率。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重點城市土地出讓均呈現小型化、位置在中心區域且利潤確定性也較強的特點,主要原因在于市場變化快,只有小地塊才能滿足盡快開發、盡快銷售,以及盡可能消除更多不確定性的要求,同時縮短開發周期以提振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
深圳一家民營房企的營銷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民營房企不能比“規模”,會聚焦于區域深耕,即使拿地也會選擇體量小、總價低的地塊。與此同時,最近各地政府及時調整供應和取消多項限制,吸引了一些財務狀況仍不錯的民營房企出動,而且一些民營房企在戶型設計和面積贈送方面更有靈活度,有助于打造高得房率且控制總價的剛需產品,這些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較好,有利于快速回款。
此外,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面同比下降約10%,出讓金同比增長約16%,一二線城市平均溢價率均超10%。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表示,進入下半年,房企繼續在重點城市加快“補倉”。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市場出現部分“調規再出讓”地塊,政府通過降低容積率、降低商業比例等方式提升土地價值,獲得市場認可。土地調規一方面可解決“商辦過剩、住宅錯配”的結構性失衡;另一方面可降低房企開發強度、減輕資金壓力,有助于穩定市場。未來,房企將延續“聚焦深耕”的投資策略,核心城市優質地塊競爭態勢或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