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是推動產業升級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自2024年9月24日“并購六條”發布以來,滬市已新增披露重大資產重組104單,政策紅利正在持續釋放。通過收購優質資產實現業績改善,推動自身轉型升級,這一并購重組效應已在在滬市公司半年報中得到印證。
半年報凸顯“增厚效應”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一批完成交割的并購重組項目已直接轉化為財務報表上的亮眼數據,成為對應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來源。
*ST松發2025年5月完成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權,主營業務實現從日用陶瓷制品向高端船舶及裝備制造的重大轉型。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66.8億元,同比上升315.49%,歸母凈利潤6.47億元,同比上升15646.55%,盈利能力實現根本性改善。公司表示,本次重組置入恒力重工船舶及高端裝備制造業務,借助上市公司平臺進一步提高恒力重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船舶制造能力,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未來,隨著募投項目的全面投產以及訂單船型結構持續優化,公司盈利能力將大幅提升。
瀚藍環境2024年底完成對港股上市公司粵豐環保的私有化收購,并于2025年上半年實現并表。半年報顯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7.6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67億元,同比增長8.99%。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總資產達634.38億元,比2024年末增長61.40%。公司表示,并購完成后,公司持續整合資源,實現多維度融合,進而釋放“1+1>2”的協同效應。
寧波富邦2024年度完成對電工合金55%股權的重大資產收購,并購完成后電工合金觸點產品銷量達14.6億顆。同時,受益于銀價上漲等因素,其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同比均實現較快增長。2025年上半年,電工合金合并口徑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3.66億元,同比增長29.18%;實現凈利潤人民幣2,963.15萬元,同比增長89.52%。借助并購,公司在銀材、銅材市場的份額快速提升,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賽力斯2024年9月宣布以81億元的巨資收購龍盛新能源100%股權。此舉不僅加強了賽力斯對生產環節的把控,還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202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624.02億元,歸母凈利潤高達29.41億元,同比增長81.03%。
產業邏輯“底色”鮮明
收購標的業績并表“添彩”,映襯的是本輪并購重組的鮮明“底色”,以產業整合和轉型升級為主導邏輯,且正在從“數量擴張”走向“質量提升”。
具體來看:央國企在上下游資源整合方面持續發力。遠達環保購買了中國電力、湘投國際合計持有的五凌電力100%股權以及廣西公司持有的長洲水電64.93%股權。交易后,公司主營業務將新增水力發電及流域水電站新能源一體化綜合開發運營業務,從而構建“環保+流域水電+新能源開發”的立體業務架構,為傳統能源企業轉型提供可操作路徑。
藍科高新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藍亞檢測100%股權和中國空分51%股權。藍科高新主要從事相關石油石化特種裝備研發設計制造及檢測,藍亞檢測主要業務為石化設備檢測,中國空分主要業務則為空分、低溫及環保工程。這次交易有利于央企國機集團內部資源的戰略性調整,通過盤活存量資產,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科技并購同樣保持高熱度。滬硅產業通過整合旗下核心硅片資產,實現對300mm大硅片的全資掌控;至純科技收購威頓晶磷,補齊電子材料短板,向半導體上游延伸;奧浦邁收購澎立生物,提升CRO研發服務能力;北自科技產業并購穗柯智能100%股權,穗柯智能專注于智能物流系統及智能工廠解決方案,與北自科技的主營業務(智能物流系統集成)較為契合。滬市公司正通過并購切入新質生產力賽道,加快戰略轉型,形成“補鏈、強鏈、延鏈”的產業協同效應。
在政策呵護與市場自驅力的共同作用下,滬市并購重組市場有望繼續保持“活力值”。更多優質資產的注入,不僅將增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也將進一步豐富投資者選擇,推動資本市場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