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五年居第二位的“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今年終于登頂。
9月1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揭曉全球創新指數(GII)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排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圳-香港-廣州”集群,超越日本“東京-橫濱”集群,躍居全球創新集群之首。
“方法上的改變使2025年出現了一個新的排名第一的集群?!盬IPO方面表示,除了往年的PCT專利申請量、科學論文發表量兩大指標,今年新增一項重要指標:風險資本(VC)交易量,而“深圳-香港-廣州”的表現較“東京-橫濱”更突出,重塑了排名格局。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認為,在WIPO創新集群指標體系中,論文發表量與PCT專利申請量可作為基礎研究水平及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的重要量化指標,體現了傳統認知中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主要路徑。
其認為,近年來,風險資本等金融要素、人才要素對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在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表現尤為突出。此次WIPO將風險資本納入評價體系,不僅反映了區域創新創業活力與資本集聚程度,更體現了全球對創新要素構成認知的深化與演進。
細看深圳-香港-廣州集群的單項表現,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居全球第二,其中深圳PCT申請量連續21年居全國首位,2024年達1.63萬件;科學論文發表量全球第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廣深高校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港校各有千秋。
而單看風險資本指標,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排名全球第六,美國圣何塞-舊金山、紐約,英國倫敦分列前三。
受訪專家認為,于粵港澳大灣區而言,借鑒舊金山、紐約灣區的投資哲學,關鍵在于發揮“深港聯動”的優勢與特色。以“前海深港風投創投18條”等為代表,相關探索已顯出成效。
(整體排名情況。圖源:WIPO)
深港穗風投“突圍”
五年第二,“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首次躍居全球創新集群首位,風險資本交易量是關鍵變量。據測算,深港穗集群風險資本交易量全球占比達2.9%,東京-橫濱集群為2.2%。
何以首次將“風險資本交易量”納入考量?WIPO認為,該指標可以反映科技成果如何轉化為初創企業,并最終在市場上轉化為新產品和新服務。
具體操作上,WIPO整合了初創企業、獨角獸企業或其他接受風險資本的商業企業信息,并按地點統計風險資本交易數量,投資者包括天使個人、天使團體、種子基金和風險基金、企業風險資本(CVC)部門以及其他企業實體,所有股權交易和債權與股權混合交易都計算在內,純債權交易則不包括在內。
這一統計方法也側面說明,相較銀行等風險偏好較低的傳統金融體系,風險投資是科技創新愈發重要的助推力量。
一方面,科技型企業發展初期常面臨無產品、無收入、無利潤、高風險“三無一高”困境,缺乏抵押物,商業銀行往往難以放貸支持,導致傳統金融體系對高新科技早期階段投資不足。
另一方面,風投創投機構不止于提供資金——通過專業化的資源整合能力,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他們還能提供技術、市場、管理等多方面指導,加速科研成果從“書架”到“貨架”。
此次評選,深圳-香港-廣州集群的風險資本交易表現優于東京-橫濱集群。具體看城市,香港在今年3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整體評分進一步上升,總排名維持全球第三,投資管理、保險業、融資等領域排名位列全球第一。
“在投資作為推動力方面,香港也有良好發展。就以港投公司作為‘耐心資本’為例,每1元的投資,成功帶動超過5元的市場長期資金跟投,進一步激活香港的創投風投生態?!毕愀厶貐^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31日發文表示。
深圳亦持續推進國際風投創投中心建設。據深圳證監局披露,截至2024年底,深圳存續801家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共備案3429只私募創業投資基金,管理規模4103.42億元;私募創業投資基金數量較2018年末增長2.65倍、規模增長2.25倍,平均年化增速分別達24.09%、21.74%。
今年3月,《深圳市促進風投創投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6)》發布,目標到2026年底,在全市范圍內形成“雙萬”格局——萬億級“20+8”產業基金群、經備案的股權投資及創業投資基金數量突破1萬家(只),風投創投基金以IPO等形式退出的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規模以年均15%增長。
近兩年,廣州也設立了1500億元的產投母基金、500億元的創投母基金和100億元的天使母基金,重點投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截至今年上半年,廣州科創母基金落地44只子基金,實繳規模超270億元,投資廣州項目超200個。
他山之石
“深港穗”風險資本交易表現超過“東京-橫濱”,但有趣的是,該指標的“三強”另有其人。
據測算,美國圣何塞-舊金山集群風險資本交易量單項第一,6.9%的全球占比一騎絕塵,拉動其整體排名上升三位,躋身全球第三創新集群;紐約、倫敦次之,占比分別達4.8%、4.4%。
(風險資本交易量全球份額示意圖。圖源:WIPO)
據畢馬威數據,今年二季度全球風險投資從一季度的1284億美元下降至1010.5億美元。盡管出現下滑,美國依然斷層領先,二季度獲得超700億美元,占全球融資總額70%以上。二季度最大規模單筆交易亦來自美國,為Scale AI的143億美元融資。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分析道,圣何塞-舊金山、紐約是美國風投創投資源相對集中的兩個點位,但二者遵循不同的發展路徑和理念。
“硅谷體現的是‘產業金融’理念,科技企業云集,在風投創投領域催生了許多深耕特定賽道的‘專項冠軍’,專門投某一賽道,比如ICT、新能源等。這些小而精的機構成為引領者,它們投了,大家也就有信心跟投,形成良性循環?!庇嗔枨f。
科創與風投資源同時匯聚于此?!豆韫戎笖?025》顯示,硅谷和舊金山地區的獨角獸企業在2024年達到277家,近半數來自AI賽道。與之對應,2024年硅谷地區共吸引697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同比大增125%,占全美風險投資總額52%,其中AI企業獲得560億美元,其中生成式AI企業獲得370億美元。
紐約在前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穩居第一,亦是世界第一大資管中心。其不僅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和納斯達克(NASDAQ),退出通道暢通,并購重組、S基金等退出渠道也分布均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前,深圳-香港-廣州集群亦具備了與圣何塞-舊金山、紐約相似的優勢。
具體來看,深圳創業氛圍濃厚,2024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萬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12家,不同賽道均有優質標的可供選擇。同時,深圳催生了專注消費賽道的天圖投資,專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領域的東方富海等一批專業型投資機構,并成立深圳S基金聯盟,探索多元退出渠道。
香港資金量充裕,且今年以來港股IPO火熱,VC/PE機構的退出通道加速暢通。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8月撰文指出,上半年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增長強勁,位居全球IPO集資額首位,前7月共錄得53宗新股上市,集資總額約1270億港元,同比升幅超6倍,超越過去三年中每一年的全年集資總額。
國際投資者亦廣泛入局。許正宇透露,上半年新股基石投資與機構配售部分吸引了來自北美、歐洲、中東等地的長線基金、私募股權、對沖基金及主權財富基金積極參與。
“未來應更注重發揮深港聯動的優勢和特色,一個標志性的嘗試就是‘前海深港風投創投18條’,將香港資本以QFLP等方式有效轉化為創新資本。”余凌曲談到。
2022年9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十八條措施》,提出便利深港跨境投資雙向合作,支持前海風投創投機構聯動香港LPF開拓海外業務,同時優化前海QFLP試點工作,推出優化準入門檻、拓寬投資范圍、靈活配置項目等舉措。
“中國已逼近甚至超越全球科技的最前沿。”前海萬匯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周光耀談到。作為QFLP試點企業,萬匯資本去年底在前海設立晶浩二期基金,目前已助力康方生物、來凱醫藥等科技企業取得突破性進展。
截至目前,前海新設QFLP基金規模占深圳九成以上,QDIE額度占深圳市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