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認為,在當前背景下,股市的未來可能是穩中向好。
“有人說是牛市,這我不懂”“繼續維持偏低的股票倉位”“我覺得更大的挑戰剛剛開始”……大成基金經理徐彥此前因新基金“空倉躲牛市”備受爭議,他在新基金中報里就建倉節奏和市場看法再次發聲。
中報數據顯示,大成興遠啟航上半年末的股票倉位僅為0.73%。截至9月3日,從大成興遠啟航近期凈值波動來看,該基金建倉節奏依舊審慎。不過,近期A股市場尤其是大科技板塊連續震蕩調整,該基金也因此幸運躲過一劫。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在年內新成立的權益類基金中,大成興遠啟航的股票倉位是最低的。除了大成興遠啟航,股票倉位低于10%的還有鑫元鑫領航和匯泉均衡智選(僅統計初始基金)。從建倉節奏來看,這兩只基金也較為謹慎。
“更大的挑戰剛剛開始”
徐彥管理的新基金大成興遠啟航在8月29日公布了中報。與7月下旬發布的二季報相比,徐彥又一次談到了該基金的建倉進度及原因,并且增加了一些對市場的看法。
徐彥稱,大成興遠啟航成立三個多月,仍處于建倉期,幾乎沒有操作。
他再次強調,沒有操作是因為其它基金自成立以來已有一定浮盈,且凈值基本在歷史新高附近,該基金則是從零開始。
相比二季報的解釋說明,徐彥在中報里補充說:“這里的問題并不只是有沒有浮盈作為安全墊,而是我得有多大的突破才能接受一個完全不同的出發點。”
他表示,甚至很多時候投資時并不是在關注企業長期價值,而是在判斷股價短期漲跌。但他不認為這兩者在賺錢上有高下之分,并且出發點完全不同。
對于上半年的管理業績,徐彥坦言,“投資上乏善可陳,我管理的其它多只基金只取得了小幅正收益,大部分都跑輸同行。”
他還表示,其它基金的最終業績說明判斷股價漲跌始終不是他的強項。
目前市場已經經歷一波較大幅度上漲,但截至9月3日,大成興遠啟航自3月11日成立以來凈值略虧0.22%,徐彥因此被眾多投資者質疑“空倉躲牛市”。不過,近期A股遭遇連續調整,該基金反倒避開了較大回撤。
對于目前的行情,徐彥表示,“也有人說是牛市,這我不懂。”
他認為,在當前背景下,展望股市的未來更難,未來可能是穩中向好。
徐彥還表示,幾年前牛市時仍有不少企業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但當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希望能繼續尋找這類股票,同時繼續維持偏低的股票倉位。“有人覺得牛市剛剛開始,我覺得更大的挑戰剛剛開始。對本基金而言,我會按基金合同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建倉”。
少數基金謹慎建倉
今年,像徐彥這樣在股市大漲行情中對新基金建倉更加審慎、甚至保持極低倉位的基金經理屬于少數。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末,可統計的52只年內新成立的權益類基金中(以初始基金為主),有19只基金股票倉位達到90%以上,合計共有33只基金股票倉位達到80%以上。從建倉節奏來看,大部分新基金迅速完成建倉,并保持偏高倉位。同時,有少量基金建倉節奏較緩,且保持偏低或極低倉位,有8只基金股票倉位低于50%,3只基金股票倉位低于10%。
除大成興遠啟航外,另外兩只上半年末股票倉位低于10%的基金是鑫元鑫領航和匯泉均衡智選。根據中報數據,兩只基金的股票倉位分別為3.55%和6.91%。
根據中報,鑫元鑫領航于4月22日成立,5月22日之后轉入建倉期運作。整體保持相對審慎的建倉策略,權益倉位較低。該基金建倉策略主要分為成長和穩健兩類,成長類資產集中在人工智能應用、物流智能化、機器人、生物醫藥、消費板塊,穩健類資產主要配置銀行等。
匯泉均衡智選于3月31日成立,這是一只靈活配置型基金,按照該基金合同,股票倉位范圍是20%至70%,相比其他混合基金,這類基金可控制更低股票倉位。該基金未在中報中解釋股票建倉策略,從上半年末全部持股數據來看,該基金偏向能源、銀行、交通、煤炭、化工等穩健類資產。
截至9月3日,鑫元鑫領航和匯泉均衡智選自成立以來的凈值漲幅分別為3.62%和0.08%。
相比之下,確實有部分新基金快速建倉至高倉位,從而“吃”到了市場快速上漲的紅利。數據顯示,截至9月3日,在上述新基金中,有16只新基金成立以來凈值漲幅超過20%,其中最高漲幅超過60%。但也有新基金因過早重倉股市,導致年內凈值走出“過山車”式的曲線。
市場因快漲回落
對于那些高倉位,尤其是重倉大科技板塊的新基金而言,近期或許遭遇了不小回撤。而對于上述3只較低或極低倉位的新基金而言,又或許躲過了一次大的回撤。
不過,這些都只是市場的短期表現。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當前市場投資過度聚焦短期漲跌,實為短視。快漲快跌多由情緒主導,尚未回歸價值投資的本源。
陳興文進一步分析稱,“以2005—2007年及2014—2015年牛市為例,前期快漲后均經歷調整,但長期來看,基本面扎實的行情終將回歸。投資者若僅盯著短期波動,易被市場情緒牽著走,忽視企業盈利與行業趨勢。真正明智的投資,需從中長期視角出發,重視預期管理,保持戰略定力,方能在市場起伏中把握機遇,實現資產穩健增值。”
對于近期A股的連續調整,尤其是大科技板塊的迅速回落,陳興文認為這是市場對前期快漲快跌情緒的消化與資金結構的調整。“短期看,情緒資金獲利了結、外資波動與內資接力不暢,疊加市場對高估值的擔憂,引發回調。但長期而言,中國經濟持續復蘇、政策扶持力度不減,為A股尤其是科技板塊筑牢根基。”他認為,人工智能、Web3.0、高端制造等科技領域受益于技術迭代、政策推動與市場需求,長期成長邏輯清晰。
對比海外市場,陳興文表示,A股估值仍處低位,存在補漲空間,此次調整恰為后續健康上漲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