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工作人員在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會場調試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梅卡曼德機器人(下稱“梅卡曼德”)、北京星動紀元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動紀元”)近日均宣布完成近5億元融資,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銀河通用”)完成11億元的新一輪融資……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機器人領域融資額已超過去年全年的融資額,是去年全年的1.8倍。
專家認為,今年以來,機器人行業尤其是具身智能領域,迎來前所未有的資本熱潮,融資規模大幅增長,但也面臨估值泡沫、商業化落地困難等風險。
資本熱捧機器人產業鏈
8月25日,梅卡曼德宣布完成近5億元的新一輪融資,由雄安基金、大洋電機、華創資本、中金保時捷基金等投資。據了解,本輪資金將用于加速梅卡曼德具身智能“眼腦手”全棧技術的持續進化,拓展產品線與場景應用等。
7月9日,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星海圖宣布接連完成A4輪及A5輪戰略融資,合計金額超過1億美元。其中A4輪融資由今日資本、美團龍珠聯合領投;A5輪由美團龍珠、美團戰投聯合領投。同日,上海開普勒機器人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A+輪投資,本輪融資由濤濤車業與福然德共同投資。天眼查App顯示,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該公司已完成了4輪融資。
7月8日,“杭州六小龍”之一的云深處科技宣布完成近5億元新融資,本輪融資由達晨財智、國新基金等領投,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等跟投,鈞山資本、方廣資本及愛施德智城基金等老股東繼續加持。7月7日,清華系具身智能企業星動紀元宣布完成近5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鼎暉VGC和海爾資本聯合領投,將用于人形機器人軟硬技術的研發與量產落地。
還有機器人公司正在加速推進上市進程。繼7月完成去年底開啟的C輪融資交割后,宇樹科技近日宣布,預計將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間向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屆時公司的相關運營數據將正式披露。
2025年,機器人行業尤其是具身智能領域迎來資本熱潮,融資規模大幅增長。IT桔子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機器人領域一級市場融資額已達386.24億元,是2024年全年212.54億元總融資額的1.8倍。
記者注意到,還有多家機構持續跟投目標公司。其中,繼2024年投資后,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資本管理的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再次出手,追加了對星海圖、銀河通用和宇樹科技等公司的投資。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第5次投資星海圖。在首程資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看來,具身智能作為物理世界的人工智能,具備較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有機構稱賬面回報已達數倍
記者了解到,有投資機構稱,投資機器人領域后,賬面回報已達數倍。
以積極布局機器人賽道的首程控股為例,該公司表示,已設立了多只產業發展基金,投資了宇樹科技、銀河通用、松延動力、加速進化、星海圖等優質機器人企業。據首程控股披露,當前,首程控股投資機器人賬面回報已達數倍,覆蓋從種子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資,在關鍵技術與未來賽道上識別與布局早期潛力企業,通過前沿布局搶占行業高地,同時輔以產業資源賦能,助推企業快速成長,實現資本與產業協同共贏。
首程控股方面表示,未來將持續依托“股權投資+資產運營”雙輪驅動戰略,攜手被投企業與行業伙伴,推動機器人從看得見、摸得著的技術突破,走向用得上、可推廣的現實應用,在教育、制造、城市運營、醫療康養等核心領域釋放“下一代生產力”的真正價值。
事實上,不少投資機構在機器人賽道都踐行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策略,通過早期布局高潛力項目,在行業爆發期獲得超額回報。
今年6月30日,輕工業全品類機器人企業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據了解,初心資本早在2016年就參與了翼菲科技A輪融資。初心資本還在2020年初完成了對宇樹科技的Pre-A輪融資,在企業發展早期就積極布局機器人賽道。
2024年12月23日,越疆機器人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作為公司股東的深創投集團,在越疆機器人成立后第二年(2016年)就參與了公司融資,并連續多輪追加投資,助力企業走向全球。
業內人士稱,當下,資本邏輯已從“技術故事”轉向“量產能力”,產業資本更看重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
比如,目前星動紀元已實現產品批量交付,今年累計交付超200臺產品,另有上百個訂單在量產交付中。銀河通用在智慧零售、工業和康養醫療等場景也取得顯著進展。今年3月,銀河通用發布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零售解決方案,目前北京已有近十家店實現部署和常態化運營,年內有望在全國百家門店投入使用。
行業從“講故事”轉向“拼量產”
專家認為,對機器人產業來說,當下頭部企業受益于大額融資和產業資源得以迅速發展,但中小企業和缺乏產品落地能力的公司可能面臨巨大風險。未來行業將逐步從“講故事”轉向“拼量產”,能否實現穩定現金流和規模化應用將成為關鍵分水嶺。
而在資本看來,當前機器人行業仍面臨多重不確定性,仍處于技術突破到商業化驗證的階段,在技術、商業化和估值等方面存在風險。
IDC中國研究經理李君蘭認為,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高階形態,正處于技術加速與產業化落地的關鍵階段。目前,人形機器人圍繞本體、小腦、大腦三大核心技術架構持續演進。其中,人形機器人大腦作為實現智能泛化的關鍵模塊,是當前最亟須突破的部分,正基于多模態大模型持續向具身智能模型演進。
還有業內人士稱,多數機器人企業如今仍依賴科研訂單,而非大規模的工業或消費級應用。與此同時,機器人的真實場景需求還有限,尚未形成穩定商業模式。
在今年6月召開的第七屆北京智源大會上,北京大學助理教授、銀河通用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王鶴提出,具身智能當下的核心目標,是堅定不移地實現產業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