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將持續將外延并購作為生產經營提質增速的重要引擎”“公司將圍繞主業,積極尋找合適的并購重組標的,進行資源整合”……記者發現,2025年半年報中,不少上市公司在“下半年計劃”出現了“并購重組”這一關鍵詞,并購已在“進行中”的一批公司,則在半年報透露了交易進程。
截至8月31日,“并購六條”以來滬市新增逾百單重大并購方案,近三成為轉型升級案例。隨著一批案例向新質“進發”,并購重組正成為上市公司轉型突破、向新求質的“加速器”。
轉型突破“加速器”
“報告期內公司按時序穩步推進重大資產重組,本次資產重組將公司原有業務整體置出,同時將滾動功能部件行業優質業務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實現主營業務的轉型。”南京化纖2025半年報中,重組進展成為“經營情況討論和分析”的“第一序列”。據悉,該公司近日已更新重組草案,擬重組置出虧損資產,購買南京工藝100%股份,標的公司生產的滾動功能部件廣泛應用于各類機械設備的傳動系統,為數控機床、光伏及半導體設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關鍵通用基礎零部件。
“并購六條”實施以來,滬市已有近30單重大并購方案的并購方向指向轉型,助力企業從傳統行業向先進制造業躍升。分析這些公司發現,主要集中在地產、紡織、傳統化工等行業,超四成公司2025年半年度營業收入低于5億元,其中三分之二今年上半年業績虧損,剩余公司平均盈利水平不到0.5億元,轉型需求迫切。
高技術裝備、半導體等先進制造業是上述公司轉型的主攻方向。例如,重組已實施完畢的*ST松發通過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權,實現了從傳統陶瓷制造到船舶及高端裝備生產銷售的“脫胎換骨”。8月中旬重組實施完畢的安源煤業,將所持的煤炭業務資產與金環磁選57%股份進行置換,主營業務將從煤炭采選轉向磁選、重選及智能選礦設備制造,公司也將更名為“江鎢裝備”。近期披露并購方案的衢州發展擬購買先導電科股份,后者主營真空鍍膜用濺射靶材和蒸發材料,產品應用于半導體、光伏、顯示面板等領域。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通過收購具有核心技術的創新企業,企業在出清落后產能的同時也快速獲得技術資源,加速切入新賽道。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在部分公司與原業務“作別”同時,另一部分公司則選擇在基本盤上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尤其是通過并購為企業注入“新動能”。
9月1日,遠達環保發布修訂后的交易草案,公司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五凌電力100%股權、長洲水電64.93%股權,同時進行配套募資。本次交易后,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將新增水力發電及流域水電站新能源一體化綜合開發運營業務。當前,遠達環保主營業務主要為大氣治理、工業及市政水處理、固危廢處理等,2024年、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596萬元、1531萬元,同比下滑33.4%、70.6%。該公司稱:“在當前環保行業競爭加劇、回報周期較長的背景下,通過注入盈利能力強、現金流穩定的水電資產,遠達環保將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拓展新的盈利增長點,從而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今年半年報中,包括安孚科技、安乃達等在內的多家公司都表達了在原有業務基礎上積極開拓或者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意愿和措施。例如,安乃達披露,公司投身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出資入股智元創新子公司浙江智鼎;安孚科技稱,2025年2月,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對國內GPU企業象帝先進行增資入股,積極布局國產GPU行業。
并購重組無疑是幫助企業培育“第二增長曲線”的強大工具。例如,國投中魯7月3日披露交易預案,擬購買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公司主營從傳統果汁業務增加產業化咨詢、工藝設計等業務。日播時尚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四川茵地樂控股權并配套募資。標的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專用粘結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通過此次并購,日播時尚將形成“服裝+鋰電池粘結劑”的雙主業經營格局,有助于拓寬盈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