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市場資深人士)
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報已基本披露完畢,經營狀況總體符合預期。其中的一個亮點是,一些取得良好業績的公司,紛紛推出了中期分紅預案,計劃分配的金額超過6400億元,比去年有明顯增加。
歷史上,A股上市公司一般都比較習慣于在公布年報后進行分紅。但近幾年來,在管理層推動下,有相當數量的上市公司在半年報公布后也進行分紅,也就是在年終分紅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年中分紅。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這一行列,中期分紅的常態化趨勢日漸明朗。A股市場上銀行分紅一直比較積極,也正是它們率先實施中期分紅。但從今年中期分紅的情況來看,給投資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能源、通信等行業企業,譬如中國移動此次分紅金額高達540.8億元,位居分紅金額第一名,中國石油也計劃分紅402億元,這樣的水平已經不亞于四大行了。再看派息率,雙匯發展達到91%,幾乎把賺到的錢都分掉了,而吉比特也在74%以上。雖然這樣的案例有點極端,不具備普遍性,但平均32%的派息率并不低,其中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的派息率均超過60%,表明這些有著很強盈利能力的企業,的確把回報投資者當作一件大事來做。
另外,今年的分紅中,有相當數量的公司股息率在7%以上,像榮安地產是13.11%,廣匯能源是9.47%,宇通客車是11.32%,中國神華是7.21%。在投資者的印象中,銀行股的股息率往往比較高,而現在出現了不少實體企業的股息率大幅度超過銀行的情況。雖然這有一些偶然的因素,但也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類似“現金奶牛”這樣的上市公司已非個例,它們有能力給投資者提供豐厚的回報,這也彰顯了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正在得到提升。
不過,對于整個市場來說,進行中期分配的上市公司數量還不多。即便是考慮到年度分配的因素,全年股息率超過2%的也還是少數,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從上市公司開始重視給投資者現金回報,到中期分紅的常態化進行,說明上市公司在經營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提高。以前,總有人批評A股市場上的“圈錢”現象,事實上也的確存在一些公司重融資而輕投資回報的問題,以致成了“鐵公雞”,在此背景下,市場自然缺乏中長期投資的基礎,也很難出現牛市。現在,這種狀況正在得到改變,特別是上市公司基于自身愿望增加中期分紅,令投資者看到,在A股市場進行價值投資已經有了相應的基礎。這種現象的推廣,必然會深刻地改變A股市場的生態環境,使其加快向價值型市場轉變。
今年以來,A股市場除了科技股的走勢引人注目外,一大批低波高息的紅利股平穩向上,為大盤向好打下了基礎。科技股業績大幅度提升后,有朝一日也能成為具有強大分紅能力的公司。其實,這也是優質企業發展的自然規律。投資具有高成長特征的科技股,在本質上也是投資未來的紅利股。在上市公司中期分配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時,看清這一點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它提示了市場長期演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