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芊
上周,國際金價再創新高,帶動黃金股行情繼續走強。與此同時,年內黃金類ETF的規模也水漲船高。
隨著全球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黃金的配置價值不斷強化。資金通過ETF等工具迅速進入市場,不僅推動相關產品的規模持續擴張,并且將“風口”逐漸延伸至產業鏈相關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在去美元化和央行購金潮的背景下,黃金的戰略地位愈發凸顯。疊加降息預期與高債務風險,黃金正處于新一輪周期的起點,進一步釋放長期避險資產的功能。
金價推動
年內黃金ETF快速擴容
上周,市場避險情緒顯著升溫,黃金成為投資者追捧的焦點。受此推動,以黃金股為代表的有色金屬板塊領漲,長江證券黃金指數單周大漲10.75%。
金價方面,截至9月5日,倫敦現貨黃金收于3586美元/盎司,周漲幅達到4.04%;國內現貨市場同步走強,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收于819元/克,周漲幅為3.81%。
金價持續走強,也推動相關基金產品規模不斷擴容。
數據顯示,截至9月5日,華安基金、博時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國泰基金旗下4只黃金ETF的規模均收獲了較為明顯的增長。其中,華安黃金ETF規模逼近600億元,位居同類產品首位。
今年以來,黃金ETF整體規模呈現快速擴張趨勢,僅華安黃金ETF就增加了逾300億元規模,博時黃金ETF、易方達黃金ETF和國泰黃金ETF也均實現了超百億元的增量,顯示資金對避險資產的高度關注。
從近一個月的情況來看,雖然黃金ETF的新增資金速度有所放緩,但市場熱點開始向黃金產業鏈延伸。永贏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在近一個月新增資金約30億元,表明部分投資者已從單純的貴金屬配置轉向更廣泛的黃金產業投資。
在資金涌入與避險邏輯的推動下,黃金類ETF的規模擴張趨勢仍在延續。
外資機構現身
黃金ETF投資主體多元化
近期,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完畢,黃金ETF的持有人結構也顯山露水。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黃金ETF已進入多只FOF組合的投資名單,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
比如,華安黃金ETF的持有人中包含了華安盈瑞穩健優選6個月持有A、前海開源康悅穩健養老一年持有、交銀安享穩健養老一年A等,上述FOF均將該ETF納入核心配置。
博時黃金ETF同樣受到青睞,被浦銀安盛頤和穩健養老一年A、東方紅頤和積極養老目標五年持有A、建信優享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A等產品持有,凸顯黃金資產在多元化配置中的價值地位。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外資機構也出現在黃金ETF的持有人名單中。其中,巴克萊銀行成為華安黃金ETF的重要投資者,持倉占比達1.11%,該機構同時也在博時基金、易方達基金、國泰基金旗下的黃金ETF中有所布局。這也意味著,黃金ETF正逐步吸引國際資金參與,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趨勢愈加明顯。
從持有人結構來看,機構投資者仍是黃金ETF的主力軍,持倉比例維持高位。
其中,華安黃金ETF的機構持倉比例約為65%,易方達黃金ETF的這一比例約83%,博時黃金ETF、國泰黃金ETF的機構持倉比例甚至分別高達95%、94%。機構資金的高比例的持倉,不僅增強了產品的穩定性,也凸顯機構投資者對黃金長期配置價值的認可。
未來,基于避險需求持續存在,黃金ETF有望在機構與外資的共同推動下繼續保持在公募基金產品中的重要地位。
去美元化背景下
黃金再獲結構性支撐
在去美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央行購金潮仍在延續。
華安基金指出,各國紛紛通過增持黃金、減持美元資產來分散外匯儲備,黃金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資產。
展望后市,9月美聯儲若重啟降息,降息大周期或將利好黃金。同時,當前高利率與高債務并存,導致美國政府債務利息成本極高,美債和美元信用危機仍存,央行購金延續,黃金仍在新周期的路上。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Ian Samson也表示,黃金再次受到投資者青睞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當債券無法承擔分散風險的作用時,黃金依舊可作為多元化投資的選擇,保持其終極“避險資產”的地位,以抵御通脹和寬松經濟政策帶來的影響,并受益于結構性趨勢。
在他看來,美國經濟或將在未來幾個月放緩,甚至存在滯脹風險,因此黃金的前景仍值得看好。“我們從未見過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和變化如此之大,其影響仍未完全消散,黃金的終極‘避險資產’地位使其在面對任何進一步不確定性時均處于有利位置。”
與此同時,投資黃金的結構性敘事仍然穩固。Ian Samson認為,外匯儲備管理機構仍在買入黃金,同時全球黃金ETF持倉也持續增加。包括中國內地、印度及土耳其等正結構性地增加黃金持倉,以分散對美元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