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龍之后,深圳孕育的一條巨龍正在成形。
9月4日,在第13屆半導體設備與核心部件展上,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深圳半導體設備公司新凱來目前在手訂單已經超過了百億,客戶包括了深圳鵬芯微,中芯國際、華虹集團、長江存儲等晶圓廠,目前國內多款最新的消費電子里的芯片,新凱來的設備都已在晶圓廠深度參與。
“明年量產速度會進一步加快,特別是先進制程的半導體設備上,新凱來拿到的訂單量將大幅增多”,一位新凱來產業鏈核心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上述人士預測,新凱來工業(光刻機除外)今年收入將達到45億,2026年達到75億,2028年收入將達到169億元,2027年將正式盈利20億元,并正式IPO。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對外融資,僅新凱來工業制造的業務(光刻機除外),短短三年的發展,估值就已達650億。
界面新聞記者就上述信息在展會現場向新凱來相關人士求證,對方表示,不接受媒體采訪。
2022年,深圳國資為了應對海外芯片限制的安全問題,斥資數百億,對深圳半導體產業進行大力扶持,新凱來作為最關鍵的核心設備環節,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其目標是通過自身研發和合作,生產出100%國產化的全產業鏈半導體生產設備。
在大訂單的量產的預期下,新凱來也將給不少上游國產半導體產業鏈帶來了新的生意。記者了解到,目前多家國內產業鏈公司,正在為新凱來的量產進行做準備。
即將給新凱來供應精密零部件公司利和興,其高管在現場興奮對界面新聞記者說:“如果按新凱來百億元訂單量來算,半導體設備的毛利率大概在50%左右,也就是說,新凱來會有接近50億元用于成本和采購,以我們所在的精密零部件為例,約占半導體設備的30%的價值量,如果我們在這其中再獲得將近一半的份額,未來將有7-8億的收入,這等同于我們公司全年收入,相當于再造了一個公司”。
利和興高管補充,利和興接下來將募資數億資金,專門用于新凱來的精密零部件研發和生產線。未來也可能收購半導體產業鏈相關公司,進一步增強供應能力。
除此之外,給新凱來供應真空電容器的國力股份,其高管在現場對界面新聞記者說:“新凱來公司的人最近多次抵達公司,確認其良率提升情況,接下來將全面替代海外公司器件,應對即將到來的加速量產”。
深圳新凱來的前身是華為2012實驗室的星光工程部,此前主要負責華為精密裝備的設計、開發,匯聚了國內外半導體設備領域的頂尖專家。2022年,該工程部數千人的團隊獨立,轉向新凱來。
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2024年達496億美元,同比增長35%,連續五年全球首位。但前道設備關鍵九類國產化率不足10%,7nm及以下制程國產化率近乎為0。而且,先進制程設備市場空間更為廣闊,下游晶圓廠新建產都在能聚焦7nm+制程,將迎來50%以上超額增速。新凱來則瞄準這樣的高端市場空白進行快速突進。
過去幾年時間,新凱來一直裹著神秘的面紗。直到2025年三月,在SEMICON China 2025上,新凱來驚艷對外亮相,發布了5款工藝設備新品,包括外延沉積設備EPI(峨眉山)、原子層沉積設備ALD(阿里山)、物理氣相沉積設備PVD(普陀山)、刻蝕設備ETCH(武夷山)、薄膜沉積設備CVD(長白山)。
據了解,短短幾年時間,新凱來就已研發出國產化的高端制程設備,而且覆蓋了半導體制造前道設備的所有環節,包括制程量測、刻蝕、薄膜沉積等,行業人士評價其重要性相當于“北方華創+中微公司+中科飛測+拓荊科技”總和。
新凱來成長的速度確實超乎想象。
記者了解到,新凱來與中芯國際、華虹集團、長江存儲等頭部晶圓廠深度綁定,提供設備并實現“研發-驗證-量產”快速迭代,這得以縮短產品研發周期。
其次,在國產化設備和器件上,新凱來也進行不遺余力地投入。據悉,新凱來在上海專門設立了一個測試晶圓廠,加速各個環節的國產器件測試。
除此之外,新凱來獨特的企業文化也是其成長的關鍵。
“新凱來目前已經有將近2萬人”,一位跟新凱來長期接觸的半導體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新凱來的員工太拼了,他們上班是三班倒,一把手每天都熬到兩點多才睡覺,有一次因為技術問題導致測試不同,新凱來專門派了幾位員工,連續干兩天兩夜,就是為了把問題找到。
“而且跟其他公司注重結果不同,新凱來的員工更喜歡追問完成結果的過程和底層原理”,上述人士說。
隨著新凱來的快速成長,深圳半導體產業鏈的燃煤之急正在得到逐步緩解。
除了新凱來之外,深圳國資還主導成立了專注先進制程的晶圓廠深圳鵬芯微,專注成熟制程的晶圓廠深圳鵬芯旭,專注存儲芯片的深圳昇維旭等。這些項目未來都將給深圳龐大的消費電子、汽車產業等供應穩定的半導體產品。
就在9月4日下午,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宣布,華為三折疊屏手機Mate XTs非凡大師搭載麒麟9020芯片和鴻蒙5.0系統,這是麒麟芯片時隔四年重現華為發布會。
“杭州是六小龍,但深圳玩的是巨龍”,一位長期觀察區域產業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