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映泉
2025年上半年,醫藥行業一掃過去數年的陰霾,一躍成為資本市場表現最亮眼的板塊之一,其中最核心的邏輯,就是中國創新藥的崛起。
今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出海BD(商務拓展)交易金額超過去年全年,而近期密集披露的半年報數據顯示,國產創新藥在營收上正迎來快速增長的勢頭。
曾因高研發投入而連續虧損多年的創新藥巨頭百濟神州,今年上半年首度迎來扭虧為盈。公司核心拳頭產品澤布替尼(百悅澤)上半年實現全球銷售額約125億元,同比增長56%,已穩居美國和全球BTK抑制劑市場第一位。創新藥產品收入的強勁增長,給了百濟神州更充足的底氣,公司上調了2025年全年營收預測至358億元至381億元。
A股“醫藥一哥”恒瑞醫藥上半年營收、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凈額三項指標均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凈利潤同比大增三成。在這背后,創新藥是最大的貢獻來源,瑞維魯胺、達爾西利等近三年上市的新品保持高速增長,創新藥銷售收入為75.70億元,加上創新藥許可收入后的營收達到95.61億元,占營收比重提升至60.66%。
與恒瑞醫藥相類似,今年上半年,多家藥企轉型創新藥的步伐正在加速推進。其中,翰森制藥的創新藥與合作產品收入占營收比重提升至82.7%;先聲藥業創新藥收入占總收入比例首次超過3/4,達到77.4%;遠大醫藥創新和壁壘產品收入占總收入比例達51%,同比提升近1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創新藥出海也成為一大關鍵詞。三生制藥、石藥集團、恒瑞醫藥相繼斬獲50億美元以上的BD交易大單,其中,恒瑞醫藥與GSK簽署的總金額高達125億美元的BD協議,更是創下中國創新藥出海單筆BD交易的新紀錄。
與創新藥收入增長同步的,還有各大藥企在研發投入上的持續加碼。今年上半年,恒瑞醫藥研發投入38.71億元,有100多個自主創新產品正在臨床開發,400余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華東醫藥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14.84億元,同比增長33.75%,正在推進80余項創新藥管線研發。
先聲藥業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達28.7%,過去十年間累計研發投入超百億元,全球布局的創新藥研發管線超60個。翰森制藥上半年研發支出達14.41億元,同比增長20.4%,正在構建“上市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管線梯隊。
國際知名咨詢機構Citeline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當前在全球藥物研發中的份額接近30%,而美國在全球研發中的份額降至約48%。“中國研發,海外授權”的創新藥發展邏輯正在被廣泛認可。
而在政策層面,創新藥今年以來持續獲得支持,包括醫保談判簡化創新藥準入、地方惠民保覆蓋創新特藥、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陸續出臺,而今年6月出臺的《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更是將創新藥產業發展抬上一個新高度。
在資本市場層面,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港股(18A章節)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渠道,2025年上半年醫藥行業IPO募資規模同比增長40%。
天風證券表示,回顧中國創新藥產業近十年發展,中國創新藥從無到有,在數量、質量、技術上均有明顯突破。興業證券認為,當前我國創新藥相關企業已經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逐漸實現從“跟跑者”到“引領者”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