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大熱之際,銀行板塊遭遇連續回調。9月18日,銀行股全面下跌,農業銀行跌超2%,常熟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等跌超1%
截至發稿,7月11日以來,銀行AH指數、中證銀行指數跌幅均超過13%,銀行板塊時隔一年再度跌破120日均線。
隨著銀行股持續下跌,股息率再度回升,截至9月17日,銀行AH指數股息率回升至4.6%。
近期,已有多家上市銀行獲得股東增持。與此同時,相關ETF也吸引資金布局,銀行AH優選ETF(517900)在9月17日獲凈流入近1200萬元。
9月11日,光大銀行與南京銀行同日披露了股東增持的最新進展。
光大銀行方面,其控股股東光大集團自今年4月公布增持計劃以來,已在12個月內累計增持該行A股股份1397萬股,占總股本的0.02%,投入資金達5166.10萬元。該增持計劃原定金額介于0.5億元至1億元之間。
南京銀行則獲大股東紫金集團旗下紫金信托的支持。在7月18日至9月10日期間,紫金信托以自有資金增持南京銀行約5678萬股,占總股本的0.46%。增持后,紫金集團與紫金信托合計持股比例由12.56%提升至13.02%。
除控股股東外,多家銀行的董監高及核心骨干也積極參與增持。例如,華夏銀行部分董事、監事、高管及業務骨干自愿增持,截至9月9日,累計增持股份422.93萬股,總金額3190.2萬元,已完成原計劃下限的106.34%。
蘇州銀行也于9月7日公告,其幾乎全部核心管理層——包括董事長、行長、監事會主席等——計劃在9月8日至12月31日期間,合計增持不少于420萬元。
多家銀行在公告中表示,增持是出于對自身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與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25年上半年,A股42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92萬億元,歸母凈利潤約1.1萬億元,超六成銀行實現營收與凈利潤“雙增”,同時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業績回暖明顯。
中國銀河證券指出,2025年第二季度,險資對銀行板塊的持股倉位達到28.24%,較上季度提升1.04%,但其持有銀行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微降0.11個百分點,至6.5%。
從上市銀行前十大股東變動來看,當期共有19家險企出現在21家銀行的主要股東名單中。其中,弘康人壽新進成為蘇農銀行第四大股東,持股4.95%;國民養老保險新進成為蘇州銀行第七大股東,持股2.62%;新華保險通過協議受讓澳洲聯邦銀行所持股份,累計持有杭州銀行5.01%股權,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同時,社?;鹨布哟筱y行板塊配置,二季度末持股倉位升至51.71%,環比提高2.48個百分點;持有銀行流通市值占比達6.31%,環比上升0.13個百分點。
中國銀河證券指出,今年以來,險資11次舉牌上市銀行,其中10次為H股,股息率吸引力仍存。銀行板塊估值低、分紅穩、業績波動小,股息率仍有優勢,符合險資對收益穩健性和長周期考核的需求。險資配置銀行除獲取穩健分紅外,還可通過權益法改善利潤表,高ROE銀行預計受青睞。
截至9月17日,已有17家上市銀行公布2025年中期分紅計劃,分紅總額合計達2375.4億元。
工商銀行以503.96億元分紅總額領跑,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分紅總額均超百億。此外,招商銀行、寧波銀行、長沙銀行、杭州銀行、常熟銀行首次加入中期分紅行列。
來源:Wind,上市公司公告,截至2025.9.17
截至9月17日,銀行AH指數股息率回升至4.6%,估值為0.69倍PB。
資料顯示,銀行AH指數在中證銀行指數基礎上,在AH市場中按照AH溢價率動態優選相對“便宜”的標的,目前共包含港股銀行股14只,權重35%,A股銀行股28只,權重65%。
2019年以來至9月16日,銀行AH全收益指數累計漲幅97.48%,跑贏中證銀行全收益指數超10%,跑贏滬深300全收益20.83%。
來源:Wind,2019.1.1-2025.9.16
截至9月17日,銀行AH優選ETF(517900)今年以來獲資金凈流入近9.8億元,份額增幅達753%,增速居銀行類ETF首位。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