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上海,秋意初顯,黃浦江畔再現科技與金融交匯的盛景。以“重塑創新增長”為主題的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于黃浦世博園區正式開幕,會期三天,吸引眾多目光。
券商中國記者在大會首日實地探訪發現,場館內外人流如織,交流熱烈。總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展區包括10000平方米科技主題展和5000平方米互動科技集市,近200家創新企業齊聚一堂,集中發布超過30項前沿科技新品,展現出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的澎湃動能。
作為全球科技與金融領域的重要對話平臺,外灘大會自2020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本屆大會在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和黃浦區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下,進一步凸顯國際化、專業化與前沿性。數據顯示,去年大會三天吸引現場觀眾達5.2萬人,今年預計參展及參會規模將再創新高。
外灘大會現場 券商中國記者/攝
全景呈現未來圖景
券商中國記者在展區看到,青龍、智元、開普勒、傅利葉、卓益得、青心意創等機器人本體企業,與帕西尼、無限工坊、愛觀視覺等產業鏈上下游機構聯合參展,系統呈現從智能本體、關鍵部件到系統集成的人機協作全生態。
外灘大會現場 券商中國記者/攝
大會展區規劃層次分明、內容覆蓋全面:“探索智能上限”板塊聚焦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數據與計算、安全可信等前沿技術;“深入產業實踐”部分則通過AI+健康、AI+出行、AI+金融、AI+支付、AI+工農業及AI+能源等一系列高度沉浸式展區,展現技術落地和產業融合的最新成果。
此外,大會聯合張江機器人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合肥科大硅谷、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四大產業展團,共同打造了全新的“機器人小鎮”,匯聚40余家國內外具身智能企業,覆蓋從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到場景應用的全產業鏈陣容。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創新協作”板塊特別集結新加坡、中國香港、上海三大亞洲金融科技中心以區域展團形式聯合參展,集中展示了一批具備國際示范意義的金融科技應用。
從技術研發到金融應用
金融科技領域的成果展示也成為本屆外灘大會的另一大亮點。螞蟻數科推出企業級全棧金融智能體平臺,基于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能助力金融機構精準評估客戶信用風險、優化投資組合。
支付寶“AI付”也首次公開亮相,推出“AI幫你買”智能服務模式。該功能目前已接入瑞幸咖啡、斑馬智行等多個消費場景,用戶通過自然語言指令即可完成購買咖啡、寵物糧續購、票務搶購等操作。
會議期間,支付寶數字就業團隊同步發布了AI就業助手“曉葉”,依托大模型與數字人技術,有效提升企業招聘與個人求職的匹配效率和體驗。
“我們希望用好AI大模型,為用戶提供可用、夠用、好用的普惠金融服務。”螞蟻消費金融首席科學家康宇麟與會期間表示,AI大模型為風控科技賦予了全新能力,能夠像人一樣去思考。他指出,AI大模型的出現,帶來了三項全新能力:知識理解、碎片信息學習和知識推理。
康宇麟談到:“我們相信,隨著大模型能力的持續升級,未來完全可以為每一位用戶配備專屬的AI信審員。”
值得注意的是,螞蟻集團 CEO、螞蟻數科董事長韓歆毅與會期間首次公開談通證經濟話題時表示,通證經濟的未來必須深深植根于實體經濟,才能真正釋放價值。
韓歆毅認為,在探索通證化之路上,通證經濟價值的探索和風險的防控應放在同等位置。他強調,“合規是創新的生命線”,從探索起初,螞蟻集團就清晰劃定邊界:堅決不發虛擬幣,不參與任何形式炒作;專注技術基建,服務行業而非顛覆行業;力求創造新價值,而非爭奪舊蛋糕。
“今天我們無論對于價值還是風險的理解可能都遠遠不夠,仍需要持續不斷地長期探索和研究,行穩致遠比單純求快求新重要得多。”韓歆毅說。
科技與金融實現共舞
作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金融科技盛會之一,外灘大會以其開放、多元、前瞻性吸引全球目光。如今,外灘大會不僅成為觀察全球前沿科技的窗口,也展現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注入的動能。
外灘大會現場 券商中國記者/攝
今年大會開幕前,美國知名科技盛會“西南偏南”(SXSW)致信外灘大會,信中稱“外灘大會生動展現人與科技之間深刻而富有創意的鏈接,中國年輕一代展現的蓬勃活力與創造力令人振奮”。
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下,外灘大會同期舉辦了多項高水準賽事,包括“人工智能硬件科創賽”“AFAC金融智能創新大賽”和“2025全球AI攻防挑戰賽”。賽事吸引來自全球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支戰隊、近2萬名科技愛好者及創業者參與,其中“00后”選手占比超過50%,體現出賽事的年輕化與國際化特色。
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王興興在圓桌論壇中表示:“雖然AI在創作領域已超越絕大多數人,但真正賦能實體產業仍處于早期階段。”這也是該公司宣布IPO計劃后,王興興的首次公開亮相。
2024年圖靈獎得主、“強化學習之父”理查德·薩頓(Richard Sutton)在主旨演講中也指出,人類數據紅利正逼近極限,人工智能正在進入以持續學習為核心的“經驗時代”,潛力將遠超以往。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