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市場迎來大拋盤!
9月10日午后,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午后加速上行,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上行1.5BP報1.81%,時隔五個月重回1.8%上方。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逾2BP,創該債券上市以來新高。30年期主力合約一度大跌0.82%,創3月24日以來新低。
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與今天發布的通脹數據有關。8月PPI同比下降2.9%,為今年3月份以來首次收窄;另一方面,可能與權益市場持續向好存在關系。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中國國債市場規模為12.4萬億元(年度發行量),托管余額未直接披露但可推算約占債券市場總托管余額177萬億元的7%。那么,國債在當前格局之下,究竟會如何演繹?
國債加速下跌
9月10日,國債迎來一輪下跌。午后,國債期貨跌幅持續擴大,30年期主力合約一度大跌0.82%報114.81元,創3月24日以來新低。銀行間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逾2BP,創該債券上市以來新高。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亦于午后加速上行1.5BP報1.81%,時隔五個月重回1.8%上方。
分析人士認為,國債持續下跌可能與兩大原因有關:
第一,今天公布的通脹數據。8月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為今年3月份以來首次收窄。通脹數據走強,通常利空債市。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除受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走低影響外,我國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一些行業價格呈現積極變化。一是國內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帶動相關行業價格同比降幅收窄;二是發展新動能穩步成長帶動相關行業價格同比回升;三是升級類消費需求增加拉動部分行業價格同比上漲。
第二,與權益近期強勢有關。7月初以來,A股市場持續走強。而30年國債期貨趨勢性走強,目前已經顯現出空頭排列的格局。隨著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資金可能從國債流向了股市。
何時可止跌?
從交易層面來看,國債期貨整體呈現震蕩下行走勢。
國泰君安期貨認為,市場情緒受政策預期、流動性及宏觀經濟數據邊際變化影響較大,當前宏觀數據預期偏弱,但交易邏輯更多圍繞政策與流動性的動態展開。資金面顯示,短期利率略有分化,隔夜利率上行,而7天利率下行,反映市場對短期流動性的關注度提升。現券市場方面,國債與信用債收益率曲線普遍上行,表明市場對債券資產的配置意愿有所減弱。
從宏觀層面來看,9月3日,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工作組召開第二次組長會議,就金融市場運行、政府債券發行管理、央行國債買賣操作和完善離岸人民幣國債發行機制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據上周的交易情況,9月1日至9月7日,資金面整體均衡偏松,央行再次釋放1萬億元的3個月期大額買斷式逆回購,平穩對沖到期量,DR007基本穩于1.44%。但債市方面,收益率呈現顯著的“V”形震蕩走勢,機構做多情緒相對謹慎,逢高止盈的特征明顯。
長城證券認為,結合當前股債情緒波動加劇、市場需求趨于審慎的現實,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操作的市場需求或許正在加強,一是穩定債券價格,調節利率曲線,防范理財資金大規模贖回引發的負反饋循環,在當前股強債弱的格局中提供一定緩沖;二是相對于每月一次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買賣國債工具寬松的力度效果更進一步且操作更加靈活。四季度或迎來重啟國債買賣。
民生證券分析師徐亮也指出,隨著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同增強,央行流動性管理能力提升,即便年內政府債供給增加,對債市沖擊有限。當前央行表內國債規模下降,被動回籠流動性接近6000億元,若市場供需格局改善,國債買賣操作具備重啟條件。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