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上攻之后,A股市場出現回調,“慢牛”行情能否繼續演繹?
周一(9月8日),市場全天震蕩分化,算力硬件股大跌,新易盛(300502.SZ)跌近10%。截至收盤,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指報收3826.84點,漲幅0.38%;深成指漲0.61%,創業板指跌0.84%。兩市全天成交額2.42萬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放量約1141億元。
上周(9月1日至5日,下同),滬指連續三個交易日收跌,其間更是跌破3800點;兩融余額大幅縮水,截至9月4日達2.28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逾百億元;前期強勢的科技算力股也出現下跌。
如何看待近期的市場波動?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告訴第一財經,8月底A股開啟震蕩,原因包括市場前期浮盈較大、部分資金選擇“落袋為安”,政策發力窗口缺乏等。
不過,分析認為,近期的A股回調可視為市場的“良性降溫”,而非牛市趨勢反轉。“盡管此前市場情緒偏熱,但并未進入極端狀態,當前屬于慢牛格局中的正常回踩,并非上漲行情的終結。”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告訴記者。
對于市場調整周期和后市布局,多方觀點認為,短期市場調整接近尾聲,階段性震蕩不改中期牛市趨勢。
市場進入震蕩調整窗口期
機構普遍認為,A股本輪行情始于6月23日。彼時,上證指數從3360點起步,接連突破整數關口,7月從3500點一路上行,月末逼近3600點。8月之后滬指繼續上攻,一度逼近3900點。據東方財富數據,6月23日至8月底,滬指累計漲幅近15%,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累計上漲近27%和44%。
行情經過長時間發酵后,在近期出現震蕩調整。從上周市場表現看,滬指在9月2日至4日三連跌,4日更是跌破3800點,當日報收3765.88點,跌幅1.25%,但次日(9月5日)便重回3800點上方。
兩市成交額也出現明顯縮量。9月3日,滬深兩市當日成交額2.36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5109.05億元;5日兩市成交額2.3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縮量2395.99億元。
作為市場資金風向標的兩融余額,也終結了連增趨勢。截至9月2日,兩融余額達2.29萬億元,較前一日減少約85億元,并終結了此前的七連增。之后,兩融余額再度縮水,截至9月4日達到2.28萬億元,較前一日減少103.17億元,是8月以來相鄰兩日減少金額最多的一天。
板塊方面,上周,前期積累了較大漲幅的科技股也出現大幅下跌趨勢。9月4日,寒武紀單日跌幅達到14.45%,總市值較前一日蒸發約840億元。被市場統稱為“易中天”的新易盛、中際創旭、天孚通信3只個股,當日跌幅也均在10%以上。
資金流向上,9月4日,申萬一級32個行業中有26個行業遭主力資金凈流出,其中,計算機、電子行業主力資金凈流出居前,凈流出金額均超百億元;通信、機械設備、汽車、國防軍工、有色金屬等行業主力凈流出金額也較高。
進入本周,周一開盤,高位算力硬件股持續下挫,中際旭創、新易盛一度跌超10%。人形機器人概念大漲,肇民科技、駿鼎達、沃爾德當日實現“20CM”漲停。
“短期市場調整接近尾聲”
市場緣何出現調整?又應如何看待此輪調整?多方觀點認為,慢牛行情進入整理期,是受到前期市場過熱、利好消息兌現、資金獲利了結等多重因素影響。
董忠云認為,從時間線看,8月26日起A股開啟震蕩,從時間窗口來看,市場對于本月初重要活動前的上漲預期過于一致,且累積浮盈較大,而重要活動之后、“十五五”規劃前缺乏政策發力窗口,導致部分資金落袋為安。
“更進一步來看,當前杠桿資金的絕對額處于較高水平,部分投資者擔心杠桿資金在股市震蕩期被迫降低倉位,從而引發市場波動。”他說。
在嚴凱文看來,近期A股回調,可視為對8月漲幅過陡、融資余額飆升的一次“良性降溫”,屬上行中繼,而非趨勢反轉,理由包括風險溢價仍高于十年中樞,潛在政策催化(10月APEC、四中全會“十五五”)尚未落地。
中信建投證券策略分析師夏凡捷提到,9月2日至4日,滬指連續三日下跌,本輪慢牛行情首次進入整理期。
“主要是由于八月下旬以來市場交易過熱,同時資金顯著集中于TMT板塊導致交易結構惡化,另一方面,月初重要活動、美聯儲降息預期等利好已經或接近兌現,也導致風險偏好下降。”他說。
本輪調整中,算力科技股為何出現大跌?
從技術層面,嚴凱文分析稱,算力鏈大跌,本質是高擁擠度下的“高切低”兌現,而非基本面證偽。他結合數據提到,CPO板塊“易中天”8月漲幅超40%,融資盤占比升至15%,觸發技術性止盈;但在產業端,AI算力需求仍環比抬升,阿里、字節國產大模型迭代加速。
“近期,一些科技權重股出現調整,這些個股前期漲幅過大,目前部分獲利盤涌出,同時還有科創板50指數樣本股權重將調整的消息。”中航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郁峰告訴記者。
再從資金層面看,張郁峰認為,當前階段,資金正在從獲利較大的品種退出,轉而去尋找一些目前估值較低的品種的投資機會,預計市場將形成高成長股和低估值股共同震蕩上行的格局。
對于兩融余額變動,他提到,兩融余額在連增之后出現降溫,側面反映出一部分杠桿資金面對市場震蕩壓力在適度降杠桿。
本輪調整預計持續多久?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短期的市場調整已接近尾聲。
在董忠云看來,目前市場震蕩持續約一周,或(調整)尚不充分,但此前熱門主線已有較明顯調整,因此震蕩或已接近中段。
“從近兩日市場表現來看,成交額較此前大盤加速上漲階段已回落,此前熱門主線有所回落,同時新能源、機器人、農業等多個板塊有所異動,或反映市場熱情從躁動階段恢復正常,但對牛市的信心依舊充足,積極尋找新的機會,因此本輪A股震蕩,下方空間不會太大。”他說。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表示,短期市場調整接近尾聲,轉為低斜率上行更加持續,在經過調整后,市場情緒可能會邊際放緩。
階段性震蕩不改中期牛市趨勢
那么,應如何應對本輪調整?市場中長期是否能延續上漲態勢?整體來看,業內認為,短期波動不改市場中長期上漲趨勢。
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何康提到,中長期視角下,目前A股上行的核心驅動力并未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些驅動力包括:外部環境邊際改善,市場對美聯儲在9月降息的預期增強,人民幣升值邏輯走強,對市場風險偏好仍有一定支撐;整體政策面持續托底,“資產荒”現象仍未緩解,資金面維持寬松,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等。
資金層面,據何康觀察,市場處于“機構+個人”(資金)共振流入的階段,以融資為主的交易型資金尋找新的低位主題方向,配置型外資、新發偏股型基金持續入市。
董忠云認為,中期看,新舊動能轉化作為本輪經濟轉型牛的核心驅動仍在穩步推進之中,階段性震蕩不改中期牛市趨勢。同時,本輪經濟轉型牛中,“穩股市”政策工具的實際運行效果得到驗證,政策有望推動本輪牛市以慢牛趨勢發展。
牛市整理期應如何進行配置?
董忠云認為,“高切低”或正在演繹,建議關注利潤改善幅度大且估值仍處于相對低位的行業,包括電力設備、美容護理、交通運輸、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等。
何康建議,在AI、醫藥、反內卷、大金融等前期主線中內部“高切低”,關注創新藥、保險、存儲、AI應用側、機器人、氯堿等方向。他還提到,可適當左側布局消費,如景氣回升的乳制品、調味品、美容護理等大眾消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