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基金研究院 寧墨
近日A股高位震蕩,投資者既擔心潛在風險,又憂慮踏空行情?!肮淌?”基金作為股債多元配置工具,一方面通過債券提供穩定票息;另一方面適度配置股票、可轉債等權益資產以把握市場機會,在控制回撤的同時追求高于純債的收益彈性,恰好滿足當前投資者“嫌債基收益低、怕股市波動大”的需求。
“固收+”基金吸金趨勢明顯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末,在1750多只“固收+”基金(統計口徑包括可轉債基金、混合一級債基、混合二級債基以及股票資產配置比例不超過40%的偏債混合基金,份額合并統計)中,1700余只基金年內取得了正收益,中位數收益率超3%,30多只基金年內收益率更是超20%。
產品業績向好亦帶動資金持續流入。數據顯示,“固收+”基金規模在今年一季度環比增長8.19%之后,二季度繼續增長5.77%,總規模接近2萬億元,實現自2022年以來首次連續兩個季度正增長。
此前,部分“固收+”產品因權益倉位過高、轉債倉位踩雷等問題出現凈值回撤,導致“固收+”變成“固收-”,基金規模持續縮水。當時的核心問題在于,多數投資者將“固收+”等同于“債基增強”,認為其“保本、波動小”,卻忽視了權益資產帶來的潛在風險。
認知的成長往往來自于“吃過的虧”。在過往基金回撤的經驗教訓下,投資者對“固收+”的關注焦點發生了顯著變化。據證券時報基金研究院分析,今年二季度“固收+”基金份額的變化與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總值的比例存在一定的負相關關系,反映出投資者開始關注不同類型“固收+”產品的風險差異,對權益倉位及最大回撤的關注度顯著提升,認知水平已明顯提升。
數據顯示,從“固收+”基金的規模結構變化來看,“低波”屬性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份額二季度環比增長9.3%,達7099.17億份,份額增速和總數居各類“固收+”基金之首。
基金公司層面,鵬華基金、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景順長城、中銀基金等頭部“固收+”大廠的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份額二季度環比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或成為市場“隱形推手”
“固收+”基金規模連續兩個季度的增長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從當前居民流動金融資產的配置結構來看,固收類資產(包括存款、國債、貨幣基金、銀行理財、保險、固收基金等)總規模約為權益類資產規模的4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而當前傳統固收類資產收益率在低利率環境中持續走低,吸引力顯著下降。部分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已跌破1%,余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中位數從2018年的3.71%降至2025年的1.25%,10年期國債利率也從2018年初的4%以上回落至目前的1.8%左右。
利率下行并非短期現象,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直接層面與央行貨幣政策導向相關,根本原因則在于經濟增速下臺階、經濟結構轉型及信貸需求下滑。當經濟活躍度較高時,市場對資金的需求旺盛,資金成本隨之上升;而當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和個人的借錢需求減弱,利率自然隨之下降。同時,隨著經濟結構優化,金融業、信息技術服務、軟件等第三產業比重逐步提升,這類行業對間接融資的依賴度低于傳統制造業,進一步降低了整體信貸需求,推動利率長期下行。
因此,無論是從當前經濟壓力下的貨幣政策走向,還是長期經濟轉型趨勢來看,低利率環境都將成為常態。
在這一背景下,居民對低收益固收類產品的容忍度逐漸降低,風險偏好緩慢抬升,跨品類的資產配置趨勢持續演進。而“固收+”產品因其風險可控、收益增強的特征,正在贏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有望成為A股行情的“隱形推手”。
中長期表現亮眼
面對市場波動的不確定性,投資的核心訴求是找到風險與收益的相對平衡,這需要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來實現。從資產配置邏輯看,債券資產波動小,但預期收益較低;股票資產預期收益高,卻波動較大,在一定期限內出現虧損的概率也較高。
股票與債券資產之間還存在一定的負相關關系,僅不到10%的時間段會出現股債雙跌。這種負相關性使得單一市場的波動能夠被另一市場有效對沖,再加上債市通常“牛長熊短”,而股市更多是“熊長牛短”,兩者搭配能形成更穩定的收益基礎。
典型年份的市場表現更能印證這一特性:2018年上證指數跌幅達24.6%,同期中證全債指數漲幅卻達8.85%,此時“固收+”產品通過“少權益、多債券”的配置,仍能實現正收益;而在權益市場表現突出的2009年,上證指數大漲79.98%,中證全債指數雖下跌1.4%,但憑借權益部分的豐厚回報,“固收+”產品同樣能獲得可觀收益。
從這兩個極端年份的表現可以看出,依托股債負相關的特性與合理的配置比例,“固收+”產品既能適當提升長期收益目標,又能有效平滑組合波動,實現穩健回報的效果。
中長期來看,“固收+”基金在業績和波動控制上優勢顯著。以中證非純債債券型基金指數為例,該指數選取基金合同規定可投資可轉債與股票的債券型基金作為成份基金,在一定程度上面反映了“固收+”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水平。
Wind數據顯示,中證非純債債券型基金指數近5年、近10年年化收益率分別為2.78%和3.39%,較大市值風格的滬深300指數分別高出4.3和0.29個百分點,較中小市值風格的中證500指數分別高出1.71和3.09個百分點;而在風險層面,該指數近5年、10年的年化波動率僅為2.93%和2.64%,顯著低于滬深300指數同期17.81%、18.65%的波動率,以及中證500指數同期19.93%、22.12%的波動率,充分體現了“固收+”基金在“收益增強”與“風險控制”之間的出色平衡能力。
總的來說,以“穩健為基、收益增強”為特色的“固收+”產品,適合追求穩健回報的投資者。在市場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可作為資產配置的重要選擇,但投資者不可盲從,仍需理性分析選擇。
投資前應明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標。該類產品并非保本,有一定波動,完全不能接受虧損或追求高回報的投資者應謹慎考慮。
與此同時,“固收+”涵蓋多種細分類型,雖都以固收打底,但“+”的部分不同,風險收益特征各異,建議投資者選擇與自身需求匹配的產品。
此外,投資者還應重點關注基金管理人的綜合實力,優選在固收和權益領域均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及旗下績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