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基金半年報披露落地,“基金買手”FOF的全部持倉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FOF的持倉特征進一步凸顯,指數化工具的配置鮮明。從半年報數據看,科創與商品方向的ETF被多只FOF集中持有,黃金、稀土、互聯網、醫藥等板塊均有布局。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結構變化,折射出FOF在資產配置中更傾向于借助ETF實現分散化與工具化管理。持倉的流動性、透明度和成本正在成為FOF配置的重要考量。
隱形持倉出爐,科創和商品主題ETF受青睞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FOF的持倉特征進一步凸顯,指數化工具的配置比例愈加鮮明,整體對ETF的依賴度持續提升。
從具體持倉分布看,華夏恒生科技ETF、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等科創方向ETF被多只FOF集中持有,權重不斷提升。此外,華安黃金ETF和華夏飼料豆粕期貨ETF等商品類ETF也被頻繁納入FOF組合,體現出FOF投資呈現多元化趨勢。與之相比,主動權益基金中受歡迎的主要集中在大成高鑫C、富國穩健增長C等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華安黃金ETF成為被FOF持有數量最多的單只基金,被228只FOF配置,具有廣泛性。與此同時,華夏恒生科技ETF、大成高鑫C等也分別被超過100只基金持有。這種持倉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人在當前環境下對科技與避險資產的“雙重押注”。
業績層面,FOF近期整體表現亮眼。最近一個月,不少FOF產品實現了較為可觀的收益,其中不少產品的優異業績正是來自科技、商品、醫療等主題ETF的貢獻。
例如,國泰優選領航一年持有截至9月2日收漲23.71%,其持倉包括稀土ETF、黃金ETF和醫療健康ETF等,形成了多元化的結構。易方達優勢領航六個月持有A截至9月3日收漲20.97%,半年報顯示其重點配置了互聯網ETF、科創板ETF和創業板ETF,收益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FOF持倉結構更趨指數化
滬上一位基金評價人士在接受券商中國采訪時表示,FOF持倉轉向權益ETF與商品ETF,既是順應市場環境的自然結果,也是產品自身演進邏輯的體現。
一方面,權益類ETF尤其是科創主題ETF受益于產業政策和市場預期的雙重推動,在今年以來行情修復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彈性。人工智能等熱點令科創板及相關ETF成為FOF捕捉成長性的首要工具。
另一方面,商品類ETF憑借抗通脹、對沖風險的特性,在全球宏觀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成為FOF組合穩定性的關鍵補充,尤其是黃金、能源和農產品等方向,均被頻繁配置。
從FOF運作角度看,ETF具備流動性好、透明度高、交易成本低等優勢,能夠幫助管理人迅速完成戰術性調倉。在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下,這種工具化特征尤為重要。與早年依賴主動權益基金不同,如今FOF更多通過ETF來完成風格和行業的切換,既能快速捕捉市場機會,又能通過組合分散控制風險。這一趨勢也反映出,隨著國內ETF市場品類日益豐富,FOF產品的投資框架正逐漸與國際經驗接軌。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金經理強調,FOF的配置邏輯正在從“擇時驅動”逐步轉向“多因子平衡”。在當前市場環境中,單一資產難以形成長期壓倒性的優勢,科創、消費、資源、醫藥等板塊往往呈現階段性輪動。通過ETF這一載體,FOF能夠在組合中實現“攻守兼備”:一方面把握成長性行業的結構性機會,另一方面利用商品ETF提供對沖功能,降低整體波動率。
滬上一家中型公募的市場人士,與早期以主動權益基金為主要配置不同,如今FOF更多依托ETF來實現行業與資產間的切換。ETF的透明度與流動性優勢,為FOF在不同市場環境下進行組合管理提供了便利,也使其在風險控制與成本管理上具備更高效率。可以看到,FOF借助ETF這一工具實現資產配置靈活化的趨勢,已經成為其運作方式中的顯著特征。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