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周期和價格政策全部往回收!”8月31日,上海某新房項目置業顧問張宇(化名)通過微信告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8月底為了配合新政,公司會給一些客戶拉長置換周期和加大折扣的政策,最近我們賣得也比較好,今天就通知特殊折扣要收回來。”張宇向記者展示了一條工作群的通知,內容顯示“9月1日折扣先回收1個點”。
8月31日晚間,中指研究院、億翰智庫、克而瑞等多家機構公布了1~8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排行榜。據中指研究院統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23270.5億元,同比下降13.3%,降幅與1~7月持平。
“千億房企”又少一家
盡管8月份處于傳統銷售淡季,且市場整體供應位于全年低點,但部分房企8月銷售表現依然強勁,如綠城中國、濱江集團、中建壹品、保利置業等。
據克而瑞統計,有33%的百強房企8月單月實現業績環比增長,其中21家企業單月業績環比增幅大于30%,包括綠城中國、中海地產、華發股份、融創中國、保利置業、中國鐵建等。
領跑的仍然是保利發展,公司1~8月累計銷售1812億元。第二名綠城中國實現銷售額1563億元,中海地產則以1503億元銷售額排名第三。華潤置地、招商蛇口銷售額均超1000億元,分別為1425億元和1240.5億元。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1~8月,銷售額百億元以上房企有53家。其中,銷售額1000億元以上陣營5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銷售額均值為1508.7億元;第二陣營(銷售額500億~1000億元)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銷售額均值為750.3億元;第三陣營(銷售額300億~500億元)企業7家,較去年同期增加2家,銷售額均值為386.6億元;第四陣營(銷售額100億~300億元)企業35家,較去年同期減少8家,銷售額均值為157.8億元。
一線城市成交量回調
據克而瑞監測,8月份一線城市成交量全面回調,同環比跌幅顯著超過二三線城市。4個一線城市8月成交量為12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20%,同比下降26%,但前8個月成交量累計同比增長4%。
北京、上海在8月分別出臺了限購松綁等一系列寬松政策。從效果來看,北京成交量環比微降8%,同比下降19%,暫未止跌;廣州、深圳8月新房成交量環比均下降兩成,客戶觀望情緒濃厚。上海因8月末出臺政策,政策效果尚未反映在成交數據上,新房成交量同環比分別下跌45%和27%。
但上海新房市場局部火熱從未停止,創造過“日光”成績的閔行區梅隴板塊“保利海上印”第三批次和寶山區“金茂棠前”第三批次,都在新政次日延續了過往銷售戰績,開盤即罄。據億翰智庫,“保利海上印”成為上海樓市新政后外環外的首個“日光盤”。
上海樓市新政后,原本銷售表現平平的項目,也打算從9月開始收回部分優惠,全力沖利潤。據張宇透露,原先能夠給客戶2~4個月的付款周期,現在要逐步收回來了。
“折扣又多、賬期又長,公司不賺錢。”張宇說。
二三線城市中,杭州、武漢、合肥、寧波等核心城市8月成交量同環比齊增,出現了階段性回升;成都、青島、天津、西安單月成交量均超40萬平方米,成為二線城市的重要支撐。此外,昆明、重慶、東莞、珠海等成交量環比下降,但同比增長,延續弱復蘇走勢。整體來看,二三線城市合計成交628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1%,同比下降16%。
對于市場整體復蘇節奏,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分析:“8月京滬相繼出臺優化政策,力度和時點均符合市場預期。隨著‘金九’到來,房企推盤節奏與優化力度預計均將提升,市場或實現溫和復蘇。”